【推荐】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
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,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,方案是从目的、要求、方式、方法、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。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教学设计方案 篇1【教学目标】
1.正确认读“召集、骆驼、得意、禁不住、恰好”等词语;正确理解“密密麻麻、连绵不断、若隐若现、恍然大悟”等词语。
2.默读课文,了解课文主要内容,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。
3.结合生活实践,培养学生“想别人没想到的”的创新意识。
【教学重点】
通过师父(画师)的话,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。
【教学难点】
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。
【教学准备】
收集一些“想别人没想到的”例子。
【课时安排】
1课时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谈话激趣,导入课题
师:上课之前,老师想考考大家,同学们敢挑战吗?谁来说说,全世界通用的话是什么话?妈妈最讨厌什么蛋?(电话、人话、妈妈 鸭蛋、捣蛋、笨蛋、坏蛋 )
师:大家说的都有道理,也都是自己的想法,老师引入这一问题,是想告诉大家:有时候思考问题,不妨换一个角度,想别人没想到的。(板书课题,齐读)
【教学反思】这样一种富于情趣的设计,既调动了学生兴趣,活跃了思维,更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——多动脑、思考问题,让学生能在一种正确的导向下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习中。
二、自由读文,整体感知
1.自由读文,注意读准字音。
2.听课文录音,概括文意:
师: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(自由答)
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查(),看谁能在同样大的纸上画出( )。最后( )的画得到了画师( )。
【教学反思】在这里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内容,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了解。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,这个对他们并不难,只是后来在老师的评课中得知,其实此处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内容,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,根据概括内容的方法,自己来概括,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,让学生选择部分词语来概括。
概括课文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,从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,在此向学生慢慢渗透概括的方法。
三、品读课文,感悟妙处
1、默读课文,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,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。
2、交流阅读感受,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。
(1)大徒弟画了什么?他想怎样表现骆驼多?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?指名读(板书:密密麻麻 画满)
猜想: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?
(2)二徒弟画了什么?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?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?(板书:许许多多 果然)
猜想: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?
(3)三徒弟怎么画的?画了几只骆驼?读一读相关的句子。(板书:两只)
指名读后问:小徒弟画的多吗?从哪里看出很少?(几条、一只、另一只)
【教学反思】此处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,合作中为学生提供了表格,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确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样画骆驼的,并能通过圈画关键词,体悟情感,进而读出骆驼的多。
3.看了这三幅画,你觉得谁画的骆驼最多,那师傅又最欣赏哪位徒弟的画呢,你从哪里知道的,请把它找出来。
4.为什么会这样呢,这不明明是大徒弟、二徒弟画的多吗?师傅又是怎样解释的呢?
你们看这幅画,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,但它们在连绵起伏(fú)的群山里走着,若(ruò)隐若现,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,这不恰(qià)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?
5、引入师傅的话,你明白了,两位徒弟明白了吗?你从哪个词看出,恍然大悟的意思是?
6.总结:小徒弟的画,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,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。而大徒弟和二徒弟,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,数量有限。
板书:创新,奇特(以少代多)
7.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,你能否比小徒弟画得更妙?
【教学反思】在此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,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,从课堂反应来看,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,但是一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行的。这也让我觉得平时我们在学习中,应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,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资料和资源。
四、拓展延伸,发散思维
1.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,有没有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课文。
2.说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。
3.拓展古代故事
以诗作画的故事:
宋太祖——踏花归来马蹄香
4.总结:通过课文的学习,你明白了什么?(生自由答)
只要肯动脑筋,大胆创新,就会有很多新发现,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六、板书设计
想别人没想到的事
大徒弟 密密麻麻
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
小徒弟 一只……另一只 以少代多
【教学反思】此处意在让学生能从课堂拓展到生活,从课堂走到课外,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在此能说的话是不多的,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,二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少有关,所以平时我们应丰富孩子们这两方面的内容。
教学设计方案 篇2虎滩小学数学备课案二 年级
第一单元 加与减(主备人:吴金花)
《秋游》教学设计
一、教学内容: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~5页《秋游》。
二、教学目标:
1、教材分析: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通过对话,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,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。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,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。
2、学情分析: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,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,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。
3、具体目标
(1)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,发现问题。 (2)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,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,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。 (3)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,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。 教学重点: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。 教学难点:列竖式计算连减法。 (教学准备:课件、练习本等。) 三、过程设计
教学设计方案 篇3学习目标:
1、会认本课的生字;
< ……此处隐藏7388个字……>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,找出规律,按规律走出迷宫.
2、一块正方形地块,每边各种有7棵树,4个角上都有1棵树,这块地4边共种了几棵树?
4X8=32(棵)或8X4=32(棵)
(五)、总结。
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?
有什么收获?
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?
(六)、 板书设计
4的乘法口诀
1个41×4=4一四得四
2个42×4=8二四得八
3个44×3=12三四得十二
4个44×4=16四四得十六
5个44×5=20四五二十
6个44×6=24四六二十四
7个44×7=28四七二十八
8个44×8=32四八三十二
9个44×9=36四九三十六
教学设计方案 篇8杜甫的《绝句》全诗仅二十八字,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。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,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,情景交融,意境深远。
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,“两”、“一”、“千”、“万”四个字,虚实结合,时空结合,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。
本诗的第一句是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。黄鹂在柳枝上鸣叫,诗人指明“两个”,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,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,欢快而不嘈杂,热闹而不喧嚣。第二句是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。白贵鹭向蓝天飞去,从“一行”可见此鸟排列有序、渐次远去,而不是轰然飞散,各奔东西;再用上了一个“上”字,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、展翅向上的姿态。
第三句是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。“千秋”一词是虚指,出于诗人的想象,它赋予了“雪”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。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、见证着什么。“窗”中之景虽小,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。第四句是“门泊东吴万里船”。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,也是静态之物,但因其行程“万里”,使人顿觉天地开阔,似插翅而难及。“门”外之景也不大,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。
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。前两句中“两个”、“一行”是实指,“黄鹂”与“白鹭”,“翠柳”与“青天”,两两相对,四种景物,有声有色,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、清新动人的图画,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。后两句 “千秋”与“万里”都是虚指,均出于诗人的想象,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、开阔,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。
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,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、临其境、悟其情,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,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。
1、初读知其意:
⑴学生自读全诗,要求读得音准句顺,声音响亮。
⑵指名学生读第1、第2句,理解“鸣”、“上”的意思,用“补省略,调整词序”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。
⑶学生齐读第3、第4句,理解“含”、“泊”的意思,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。教师相机指导。
⑷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。
2、再读临其境:
⑴学生回答:第1、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?有哪几种色彩?第3、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?
⑵教师出示挂图:
学生看图,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,并作适当讲解。前两句,突出“鸣”、“上”二字,帮助学生理解,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,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。后两句,突出“含”、“泊”二字,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、由近处到远处;而且也正是这二字,使现时之景(窗)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(千里雪)、近处之景(门)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(万里船)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。
⑶学生看书上插图,一边手指景物,一边自由朗读。
⑷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,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。
⑸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。
3、三读悟其情:
⑴比较读,在黑板上出示:
黄鹂鸣翠柳,
白鹭上青天。
窗含西岭雪,
门泊东吴船。
读一读,与原句比较一下,哪个写得好? 为什么这样说?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,并完成下列板书:
两个/黄鹂/鸣翠柳,
一行/白鹭/上青天。(前两句声色兼美)
窗含/西岭/千秋雪,
门泊/东吴/万里船。(后两句意境开阔)
⑵表演读:
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,让学生欣赏。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,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,甚至可以摇头晃脑,手舞足蹈。
教学设计方案 篇9【教学目标】
1、能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背诵喜欢的段落。
2、能在读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,感悟小朋友的美好心愿。
3、能在读中发展思维、想象、表达能力。
【教学重、难点】
朗读课文,体会作者想象之美,感悟小朋友的美好心愿。
【课前准备】
多媒体课件,生字卡片。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指导写字,导入新课
1、会观察、分析:
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八课四个太阳(教师板书课题,边指导学生写阳字),阳字怎么写呢?这个字是左右结构,左窄右宽,左边是个双耳。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写写,先写横撇弯钩,稍稍斜向上,再写竖,可别忘了,它是垂露竖,右边是个什么字呢?(学生回答:是个日字)。
2、写端正、漂亮:
你们能把它写端正、漂亮吗?快快打开书82页,在我会写中找到这个字,先描红,再各写两个。开始吧!(师随机评价:你坐得真端正。你的字写得不错!叫什么名字!我记住了)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、自读,读正确、流利:
你们的字写得真漂亮!相信你们课文也会学得更好,你能把课文读正确、流利吗?(学生自信的回答:能)真是自信的孩子,就自由的开始读吧!
2、抽生读,整体感知:
你们读得真流利,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?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接读课文,没请到的没关系,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?大家边看、边听、边想,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不同的季节画了哪几个太阳?
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?(生生评价)
你们听得认真,评得也不错。你能告诉老师,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不同的季节画了哪几个太阳。(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──绿太阳、黄太阳、红太阳、彩色的太阳)
三、以学定教,感悟心愿
你最喜欢那个太阳呢?找出你喜欢的太阳对应的自然段自由的读读,读出你的喜欢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你一定非常喜欢那个太阳,能告诉老师吗?(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,以学定教)
〖第一自然段的教学
1、(教师抽生读)你能读读吗?
2、(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)。谢谢你!请坐,你们想夏天到了,一个红红的太阳挂在天上,你有什么感觉?( 预测学生会说:很热、心里不舒服、难受)